如何跨領域教學做好師資培育
台灣教育論壇
時間:2019 年11 月5 日 上午10:00 ~ 12:00
地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會議室
與談人:
何慧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許和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
主持人:
黃政傑/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終身榮譽教授
吳麗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導讀者:高嘉蔚
12年國教推行後,十分注重垮領域,無論是對老師來說跨領域的教學,或對學生來說的跨領域學習。
學科的出現後,每門課程都用某一種科學結構安排,變為有一套邏輯系統,依照學生心智發展階段由易到難,安排給予一個現代公民不可或缺的知識,這也就是課綱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性。但我們可以發現在學習的過程中,或是生活中,學科與學科之間並非如知識體系那般涇渭分明。而且學科分越細緻,就會導致知識的破碎化,反而需要死記硬背無法活用。
所以在這思想脈絡下,教育學者會想推行跨域整合,例如:推行很久的社會科歷史地理公民的跨科整合,或是自然科物理化學生物的跨科整合,乃至於課程依主題「蝴蝶」整合國文詩文、生命教育、生物特性等差異化較大的學門跨域整合。
我們可以看到國小教育社會科與自然科是整合,但到國中高中是分化的情況,所以到大學做跨域更是難上加難。國小的教師培育過程是包班制,一個老師教授一個班的大多數科目,所以要做跨域課程相形容易。但到國中、高中後,就比較困難,因為老師的培育過程是分科,著重在專門科目的培育。
在大學中的教授有其專精之處,所以在訓練師培生的過程上也是以學科本位思考,教師資生到學校現場要進行跨域教學,但自己卻沒有進行跨域教學是很難說服學生的。
此次台灣教育論壇主持人黃政傑終身榮譽教授和吳麗君教育學院院長找來兩位有豐富經驗跨域教學的許和捷教授和何慧瑩副教授來談談大學師培如何培育跨域教學的人才,以及他們所遭遇的困難。
專精不可或缺,跨域又勢在必得,如何魚與熊掌兼得,請仔細參考看看學者專家的想法,也許會有不同啟發。
詳細逐字稿電子全文:按此進入觀看